【日殖時期香魚與家魚的先驅研究(下)】

大正5年(1916年)青木赳雄雇員仍然擔負淡水河香魚生長紀錄調查員,於《臺灣水產雜誌》刊載(淡水河產鮎の昨年於ける成育狀況),當年度香魚人工孵化放流試驗負責人改為小林彥四郎雇員,且在大正6年(1917年)《臺灣水產雜誌》刊載〈大正五年度鮎人工孵化試驗報告〉,報告內容有受精卵人工孵化稚魚連續變態圖、種魚捕撈、受精卵運送法、受精卵孵化放流法,受精卵放流除新店溪更擴增頭前溪、大肚溪、高屏溪。

小林彥四郎雇員在《臺灣水產雜誌》期刊,政策建言呼籲臺灣總督府當局,應該投入資源研究改善,只能靠天然捕撈虱目魚苗與家魚苗需由南中國進口問題,改善魚苗來源問題有益於擴大日殖時期民間淡海水養殖面積。

年底小林彥四郎雇員受總督府殖產局命令,出差至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,調查家魚生物學相關研究。

大正6年(1917年)香魚人工孵化放流試驗負責人改為長谷川壽作雇員,於大正7年(1918年)《臺灣水產雜誌》刊載〈大正六年度鮎魚人工孵化放流試驗報告〉報告內容格式與〈大正五年鮎人工孵化試驗報告〉大同小異,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香魚人工孵化放流試驗持續至大正10年(1921年)結束,後續香魚擴增棲地流域人工放流孵化則由官民(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與臺灣水產會)合辦持續進行。

同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響應須田義次郎與小林彥四郎呼籲,指派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技手宮上龜七,出差廣東家魚原產地調查家魚養殖、捕撈、家魚苗運送至臺灣程序。

依《臺灣水產雜誌》第31、32、34期的水產試驗調查報告,宮上龜七技手所調查的內容有,輸入臺灣魚苗路徑調查、福州附近家魚養殖業調查、廣東蠶桑魚塘調查。

大正7年(1918年)小林彥四郎從雇員升職技手調任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主任,原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主任,囑託(水產特長聘僱員)職位須田義次郎,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聘為正式職技師,並調任為鹹水養殖試驗場管理職,同年須田義次郎在《臺灣水產雜誌》第36期的水產試驗調查報告刊載桃園新竹兩廳灌溉用埤塘可養魚調查。

大正10年(1921年)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開始試驗養殖池養殖香魚,實行地點為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,負責試驗人為試驗所主任小林彥四郎技手。

大正12年(1923年)官方野外河川香魚人工孵化放流試驗終止,改為官民合做野外河川香魚人工孵化放流,同年小林彥四郎技手在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養殖池,將新店溪孵化未開口香魚苗養成至5分(1.515cm)稚魚,且在大正13年(1924年)成為首位將香魚受精卵孵化養殖成10.7cm成魚的研究者。

小林彥四郎技手雖為第一位將香魚受精卵孵化養殖成成魚的研究者,但養殖香魚成魚的研究成果為,新店溪孵化30萬尾香魚苗經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養殖池培養15個月剩2尾香魚成魚,培養香魚成魚體長僅10.7 cm,比不上自然界中成長魚體的體型。

培養香魚成魚育成率過低,香魚苗需由溪流人工孵化大量生產,日殖時代至台灣光復香魚水產的產出為人工溪流孵化香魚苗,香魚苗大量放流至合適棲息溪流河川,捕撈放流溪流河川香魚成魚。

小林彥四郎技手擔任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主任後陸續出刊,《霄裡水產試業所第一報告》、

《淡水養殖試驗場報告》、《臺灣水產雜誌》第32、42、113、114、115期,可見小林彥四郎技手針對家魚進行深入的魚類解剖、魚類生理、天然餌料辨識、單養試驗、混養試驗、餵飼食料改進、放養比例試驗等研究,並且在大正13年(1924年)大正15年(1926年)霄裡淡水試驗養殖池中培育出能產卵產精的草魚、鰱魚雌雄種魚。

家魚研究者小林彥四郎技手在《臺灣水產雜誌》122期刊載遺憾未能至家魚原產地,實地調查研究自然環境下家魚的產卵孵化。

小林彥四郎技手在大正15年(1926年)年末高升技師至日本本土滋賀縣水產試驗場任職,臺灣相關的香魚研究也因小林彥四郎調升,轉由日本本土的水產試驗所進行, 滋賀縣水產試驗場在昭和6年(1931年)達成香魚的完全養殖。

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也在昭和4年(1929年)廢止,相關淡水養殖試驗業務由新成立的「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」台南支場承接。

原是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職位顧員的長谷川壽作,也在昭和4年(1929年)調任「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」台南支場,並於昭和8年(1933年)升任台南支場技手,並於同年底在《臺灣水產雜誌》223期刊載家魚的料理食譜,推廣家魚的料理食用。

因此培育出家魚種魚是日殖時期家魚研究的最後輝煌,雖培育出家魚種魚但直至臺灣光復仍無家魚受精卵孵化紀錄。

完。

資料引述&來源:

《水試專訊》〈臺灣近代淡水養殖試驗先驅-霄裡水產試業所〉(第75期,頁34-37);

劉恩良、楊順德

《水試專訊》〈淡水養殖試驗場場長小林彥四郎與他的研究〉(第77期,頁25-28);許晉榮

《臺灣博物季刊》(記臺灣鮭魚命名100周年青木赳雄(AOKI, Takeo))(第38卷;第3期;頁62-67);郭金泉

《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報文》(水產之部,頁150-152)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の蕃殖に就て河川漁業者に望む)(第3期;頁6-9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人工孵化試驗報告)(第4期;頁9-29);臺灣總督府殖產局(作者青木赳雄)

《臺灣博物學會會報》(淡水河に產する鮎の體形)(第23期;頁12-16);青木赳雄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本島鮎の產地に就て)(第11期;頁65-66);青木赳雄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雜報;鮎人工孵化放流試驗の施行)(第12期;頁95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淡水河產鮎の昨年於ける成育狀況)(第14期;頁68);青木赳雄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雜報;鮎人工孵化試驗)(第14期;頁90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大正五年度鮎人工孵化試驗報告)(第16期;頁5-33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大正七年度の水產試驗)(第19期;頁1-10);樫谷政鶴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人工孵化流放試驗)(第25期;頁58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人工孵化放流試驗終了)(第26期;頁85);長谷川壽作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大正六年度鮎魚人工孵化放流試驗報告)(第33期;頁25-42);長谷川壽作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卵移殖の成績に就て)(第36期;頁1-8);小林彥四郎

《霄裡水產試業所第一報告》;小林彥四郎(技手)、長谷川壽作(顧)、林田賢(顧)

《淡水養殖試驗場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八、九報告》;臺灣總督府殖產局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鰱鯁草魚の生物學的調查)(第11期;頁59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一)(第31期;頁7-12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二)(第32期;頁7-12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三)(第34期;頁31-37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消化器官より見たる鰱魚(Hipophthalminhthy moritrix C. & V.)の餌料)(第32期;頁13-20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草魚(Ctenopharyngdon tdellns. C. & V.)の直接餌料に就て)(第42期;頁5-13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由養魚上觀桃園新竹兩廳下灌溉埤地調查)(第36期;頁5-7);須田義次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解剖學上より見たる淡水魚の餌料)(第113期;頁6-14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解剖學上より見たる淡水魚の餌料(續))(第118期;頁6-12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解剖學上より見たる淡水魚の餌料(續))(第119期;頁13-17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の池中飼育に就て(上))(第118期;頁3-8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の池中飼育に就て(下))(第119期;頁12-16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本島淡水池に飼育される輸入魚苗に就て(一))(第122期;頁16-21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本島淡水池に飼育される輸入魚苗に就て(二))(第123期;頁13-17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鮎の人工飼育に成功)(第181期;頁53-56)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鰱魚、草魚、鯁魚の家庭料理)(第223期;頁25-28);長谷川壽作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養魚業計畫 鰱魚養殖法發見)(大正4)1915年03月22日;須田義次郎囑託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南支水產調查)(大正6)1917年11月14日;宮上龜七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臺灣の鮎は試驗の時代は過ぎた/今後は專ら繁殖を講ぜよ/同時に禁漁期も改正せよ)(大正10年)1921年07月12日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牛羊の如く 草食の魚 熱帶國の淡水漁 鯉よりも旨い味)(大正11)1922年04月10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幼鮎人工飼育成功 淡水養殖試驗場新研究)(大正12)1923年02月13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鮎の人工孵化は 繼續して行ふに決定 淡水養殖試驗場でも 成長試驗をなす計畫)(大正12)1923年12月09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傑魚人工孵化事業)(大正13)1924年01月15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〈草魚生殖素の成熟 淡水養殖試驗場で研究中〉(大正13年)1924年04月24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池中可飼傑魚 淡水養殖試驗場之業績)(大正13)1924年08月24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池中可飼傑魚(續))(大正13)1924年08月27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鮎の池中養殖 今尚好成績を呈す)(大正13)1924年10月25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鮎之人工孵化)(大正13)1924年12月29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鮎の池中養殖成功 桃園の淡水養殖試驗場で飼育)(大正14)1925年01月09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〈鰱魚生殖素の成熟で 色めく淡水養殖場..〉(大正15年)1926年05月16日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水產業視察復命書》(臺灣魚類圖版第一版等;[繪圖]);臺灣總督府殖產局

《臺灣水產要覽》(主要養殖魚類 上 サバヒー 虱目魚、中 ツアウヒー 草魚、下 レンヒー 鰱魚 (二種アリ圖ハ大頭鰱) [照片]);臺灣總督府殖產局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一)(第31期;頁11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二)(第32期;頁11);臺灣水產協會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大正五年度鮎人工孵化試驗報告)(第16期;頁32-33);小林彥四郎
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寫眞上はブリカケ針で親鮎を捕る殖產局の釣黨[照片])(昭和10年)1935年12月17日
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鰱魚、草魚、鯁魚の家庭料理)(第223期;頁25);長谷川壽作

《臺灣水產業視察復命書》(臺灣魚類圖版第一版等;[繪圖]);明治43年(1910年);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出版;已清晰繪畫出家魚中的白鰱、鯁魚,且使用林奈建立的二名分類法命名。
資料來源: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
《臺灣水產要覽》(主要養殖魚類 上 サバヒー 虱目魚、中 ツアウヒー 草魚、下 レンヒー 鰱魚 (二種アリ圖ハ大頭鰱) [照片]);大正14年(1925年);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出版,已明確指出常規飼養鰱魚有兩種品種。
資料來源: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一)(第31期;頁11);臺灣水產協會出版,
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技手宮上龜七出差廣東肇慶,調查家魚魚苗養殖魚池繪製圖。
資料來源: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水產試驗調查報告;南支那の養殖業二)(第32期;頁11);臺灣水產協會出版,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技手宮上龜七出差廣州順德,調查家魚的蠶桑魚塘養殖業繪製平面圖。
資料來源: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大正五年度鮎人工孵化試驗報告)(第16期;頁32-33);臺灣水產協會出版;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雇員小林彥四郎,完整詳列香魚受精卵孵化時間、香魚受精卵變態魚苗圖、孵化過魚苗組織器官。
資料來源: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
《臺灣日日新報》(寫眞上はブリカケ針で親鮎を捕る殖產局の釣黨[照片])(昭和10年)1935年12月17日,新店溪友釣香魚,取野生性腺成熟香魚生殖組織。
資料來源: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典藏
《臺灣水產雜誌》(鰱魚、草魚、鯁魚の家庭料理)(第223期;頁25-28);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台南分場技手長谷川壽作,撰寫推廣養殖家魚烹飪料理,內容詳細介紹家魚的傳統大和式料理菜餚,草魚赤身、草魚味增煮、草魚味增漬、鹽烤鯁魚。特色臺灣式料理菜餚,紅燒草魚&鯁魚、紅爙鰱魚、鰱魚丸、炒草魚片、鰱&草魚羹。
資料來源: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典藏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